2006-11-19

《天與地》王寶貫

王寶貫先生應「牛頓」雜誌之邀所寫的「科學與人」專欄,集結成冊之書。



天與地(王寶貫)

 這是牛頓雜誌「科學與人」專欄第一系列的集結成冊,共有十六章。其中前面七篇是「談天」的部分,主要是討論宇宙的時空結構,從最大的結構一直往下推衍到太陽系的行星及衛星,最後是把中國古來對宇宙結構及源起觀念的演變拿來檢討一番,作為「天」部的總結。從第八篇起,則是討論有關地球的一些物理現象,算是「說地」的部分,這包括了大氣、地質、海洋與地理的一些知識。最後一篇是以生命的出現及人在天地之間扮演之角色的討論,作為全系列文章的總結。

 若看雜誌的話,彩色圖片與文章相呼應,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物(書本中只有一些彩色圖片,其餘皆為黑白圖片)。再加上作者‧王寶貫先生秉持〝內容中文化〞的理念,故文章讀來,不會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我們現在把這種看起來似有關聯的星群稱為「星座」。同樣的北斗七星在古希臘人看起來卻是一隻大熊,因此西方文化古來便將之稱為「大熊座」。大概西方古文化有一大部分是漁獵文化,因此看到的星座都會聯想起什麼獵人啦、獵犬啦、大熊啦、怪魚之類的東西。而中國古社會是封建農業社會,故天上組織恰似人間政治組織的翻版,不但有帝座、后、妃等星,司空、將軍、羽林軍應有盡有,乃至有「天廚」之星座出現,可見中國「吃」之根深蒂固。(P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