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9

《翠海的雀絲》

《翠海的雀絲》(Tress of the Emerald Sea)
 布蘭登‧山德森(Brandon Sanderson)
 傅弘哲,奇幻基地


 在碧綠海洋小島上過著簡單生活的雀絲,她的快樂來源就是收集水手從遙遠的地方帶回來的各式美麗杯子,以及聽聽心上人查理為她講述的每一個故事。
 然而,當查理的公爵父親宣布要舉家揚帆出海,尋找查理未來的新娘卻遇難時,雀絲下定決心違背國王的禁制離島命令,偷偷登上一艘船,前往尋找致命的子夜海魔女巢穴,拯救她此生摯愛。
 在這個海盜橫行、無比凶險又奇特的孢子海洋上,只要一點點水就會致命,雀絲遇上一生從所未見的奇異生物和魔法事件,她能否在茫茫航行中,找到自己的正確方向?


 以下有劇情透露。






 說是孢子海,但腦中只浮現土地液化後房屋下沉的景象(←

 主軸是女主救男主的反套路(?)

 雀絲一開始遇到的會說話老鼠就是被魔女施法的查理。解除方法就是把雀絲帶到魔女面前。不過魔女也跟其他人玩這套,就是雀絲待的海盜船上的船員之一。趕走魔女使此地恢復平靜,雀絲寄望對方能解除查理的身上的法術,但對方無法完全解除法術,只能稍微改寫。

 於是,當雀絲平安無事地回到原本的小島上,查理就從老鼠變回人形。而當他們離開小島,查理又變回老鼠。
 且因為雀絲趕走魔女有功,獲得國王認可,正式成為該船船長。


書摘:
p.265
 我們的記憶是會變化的,隨時間變酸或變甜──就像我們喝過一種酒後,想要重現那股味道,卻只能使用【幾乎】正確的原料。當你品嘗記憶時,必定會掺雜著你現在為人處世的影響。
 這啟發了我。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創造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傳奇。我們的記憶就是敘事詩,而若是我們每次表演時都微調一點內容……都是為了創造最棒的劇情。反正過去也很無聊。我們總是假裝來自過去的想法與文化會如好酒般越陳越香,但事實上,過去的想法比較像是餅乾,只會愈放愈乾硬。

p.267
 不熟悉天才的人常會把這類思考碎片當成是無拘無束的智慧表現。
 事實上,這些亂七八糟的資訊只代表了令人洩氣的混亂。這是思考超過自身極限,朝著【差點就能碰著】的想法伸去的徵兆。這個狀況在笨蛋或天才身上都同樣會發生;人類心智的極限是沒有標記的,甚至比吃太多甜點的人對身體眾的認知還更不明顯。

p.270
 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確實需要有一些冒險犯難的人。沒有了他們,人們就會太過理智,不肯進行令人害怕的行為──例如靠近會把木頭變黑,還有讓嘎咯鬍子冒煙的那團橘色燙東西。但演化不是種精確的機制,有時候會讓某些人的神經比其他人來的更大條。有許多顯著的活動都會俐落──且血腥地──把這些人從基因庫中剃除。

p.302
 適當的魯莽驅使我們的祖先發現許多新事物,而恐懼則讓他們存活下來。如果勇敢是讓我們能承風高飛的風箏,恐懼就是那條牽住我們、讓我們不會飛離的細線。我們需要恐懼,但實際上,我們的血脈會使我們對一些錯誤的東西產生恐懼感。
 舉個例子,對我們的遠古祖先來說,奇異的外地人代表了新的疾病,還有他們可能會拋出長矛、戳中我們的身體。但以今日來說,外地人唯一會拋向我們的只有從沒聽過的髒話,讓我們能學來向朋友顯擺。

p.342
 英雄主義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卻經常被誤解。我們都認為自己了解,是因為我們也想看到自身內也有相同的種子。這就是祕訣的一部分,真的。
 如果你蒐集英雄的故事──那些為他人冒險犯難、那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些用專業跳水員從最高跳板跳下時同樣冷靜態度衝入危險的人──你會找到共通點。事實上,有兩點。
 第一點是英雄可以被訓練。不是靠政府或軍隊,而是靠人本身。英雄是那些【思考過】自己會如何行動,並依此接受訓練的人。英雄主義通常是在一生的準備下才會突然產生的結果。
 如果你問這些英雄為何要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請別在群眾面前的舞臺上頒發獎章時提問。因為事實上,他們很可能不是為了國家而做的,或甚至不是為了他們的理念。跨越各文化、時期與意識形態,戰爭英雄都會回復一個同樣的動機:他們是為了自己的朋友。
 在毀滅的狂暴混亂中,對大義或王國的忠誠常會陷入渾沌。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比鋼鐵還要堅強。如果你想要創造英雄,不要給他值得奮鬥的事物。給他值得奮鬥的【人】。

p.384
 我們喜歡把人想像成是穩定、持續、一致的。我們定義他們是誰,創造描述固定在書頁上,將他們依照喜好、天賦、信念劃分。然後我們假裝有些人──也許是大多數人──都比自己更優秀,因為他們會遵照他們的定義行事,但我們總是無法與定義完美契合。
 事實上,人就和時間一樣是流動的。我們與倒入奇形怪狀瓶子裡的水一樣會適應自身的處境,只不過得花點時間才能流進每個轉角。因為我們會適應,所以有時沒有認知到自己被告知必須居住於內的這個容器有多扭曲、多不舒服,甚至是有嚴重的問題。
 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繼續前進一陣子。我們能夠假裝自己與瓶子完美貼合,每個轉角都不例外。但時間過得越久,狀況就會越糟,我們承受的負擔就越重,我們就會變得越疲憊。就算我們什麼都不做,只單純維持形狀就會耗盡所有力氣。如果我們還想要看起來自然的話,負擔甚至會更重。

p.395
 人通常只會以自己知道的方式活著。他並不認為自己惡毒或冷酷。他認為自己為人的方式很普通,因為一直以來他都是這樣被對待。在全部人都在尖叫的國度哩,所有人也都有點耳聾。
 現在,我必須說【有些人】確實能夠逃脫這種殘酷的循環。如果你找到他們,請珍惜他們。因為很不幸的,大部分的人都像拉戈特一樣,從來沒意識自己的作為。直到他們也許經歷了像今天這艘船上所發生的事。雀絲向他展現了純粹的善意,原諒了他的所作所為。
 沒錯,他不再困惑了。取而代之的是驚恐。因為他過了這麼久才發覺,會有人【真心】看待自己說出的話。
 世界上是有真誠的人。對他這種堅決的偽善者來說,這改變了一切。

p.414
 諷刺是一個有趣的概念。具體來說,我指的是傳統上的定義:就是當一項決定造成了跟原本預想完全相反的後果。許多文學家哀嘆著這個字幾乎在各處都被誤用──只輸給另一項文字刺殺,也就是有些人對「真的」這個詞的使用法。
 我不是那種會在乎你用錯字詞的人。我比較偏好文字的意義會變化。我們語言的不精確性是種特點,絕佳地表現了人類存在的精隨:我們的情緒──甚至是靈魂──都是不精確的。我們的文字就像我們的心,都是剛從熔爐中取出的白熱武器,每次揮舞時都將自身捶打成新的形狀。
 然而諷刺是一個迷人的概念,它只存在於我們想要找到它的地方。因為對真正的諷刺來說,預期才是關鍵。諷刺要被注意到才能存在。我們能從空無一物的地方找出諷刺。但不同於我們創造出的其他事物,例如藝術,諷刺是關於創造【悲劇】。
 諷刺是逆轉。鋪成。接著崩塌。
 完美的諷刺是件美妙的造物。
 所以好好欣賞享受吧。


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