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2

超‧譯世界旅遊行程

這裡談一般的劇情以及其他內容,日後會貼一篇關於斷背山(不斷增加)的碎碎唸。

弔胃口的題材:食物料理

 並不是因為我會覺得餓,而是因為我和綾波零一樣奉行素食主義,所以看見魚啦、肉啦之類的菜色實在沒什麼感覺(不過我對吃本來就不怎麼講究了……我對不起我的星座)。蛋糕之類的甜點倒是可以考慮一下XD


查到掛的專業:專門用語、商品型錄

 最害怕遇到沒有中文譯名的專門用語或者其他名詞;就算有中文譯名,我也很害怕句子中出現一籮筐的舶來品──其實我看到這種都會心想「這可以用來報稅嗎?」(沒錯,我就是被東野圭吾的《超‧殺人事件》〈超稅金對策殺人事件〉影響了XD)


玩不膩的語言:發音哏(含口齒不清)、雙關語、流行語、標點符號、曖昧詞語句子

 可說是所有譯世界旅行者的夢魘。我覺得難度排行由弱至強是:

 標點符號<曖昧詞語句子<發音哏≒雙關語≒流行語


 「標點符號」之所以排在前面,是因為在看文章時會覺得日本人的標點符號用得很奇怪,而且他們寫對話時通常都不加句號,問號也很少用,一些使用習慣也和臺灣不一樣。不過只要好好記住中文的標點符號用法,這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曖昧詞語句子」最常見的應該就是「那個(あれ)」「什麼(なにか)」XD 還有只可會意不可言傳的「これという(※本句必須根據上下文翻譯)」。 其實我有時候也會搞不清楚到底句子的主詞是誰orz(因為日語句子通常都會省略主詞。)

 「發音哏」很多很多,拿《EVA》來舉例就是:「誤解だよ(誤解だわ)!」「五回も六回もないわ!」(出自第九話)
 如果真的照字面翻應該是:「這是誤會!」「沒有什麼五次、六次!」 可是這樣看起來會很奇怪,所以大部分都是翻成:「這是誤會!」「沒有什麼誤不誤會!」 台語也有這種哏:「誤會啊。」「什麼五歲(發音近似『誤會』),我還六歲咧。」 我在自己的同人小說中則是寫「這是誤會啊。」「看起來比較像約會。」不過這句回應沒有駁斥的意思,反而有調侃之意。

 「雙關語」我想得到的例子是《YGO GX》中的「万丈目さんだ」變成「万丈目サンダー」。
 因為劇中這個名叫萬丈目的人物不喜歡(決鬥比他弱的)同年級生省略敬稱,所以每當別人稱呼他的名字「萬丈目」,他都會加上「さんだ」(同學/前輩)。原本應該只是敬稱的「さんだ」沒想到最後居然變成「雷電(thunder)」了。我忘記在「さんだ」的時候,華視究竟翻成啥了,但是我記得華視把「雷電(thunder)」翻成了「大爺」(自稱大爺也真是……)。

 嗯?你問「發音哏」和「雙關語」有啥差別?大概「發音哏」有點對嗆、貶低、吐槽的意味,「雙關語」則帶點幽默(?)吧。(以上是我亂講的,別當真。) 咳,基本上這兩者都是拿發音或者文字來玩遊戲。

 「流行語(年輕人用語)」舉個很有名的例子:
 「キモい」気持ち悪い:噁心、反胃、想吐、不舒服
 如果想要凸顯兩者的不同點,就考驗譯者能否腦筋急轉彎了。我是用「噁心」和「噁爆」來區分。不過如果大家都講一樣的詞語時,應該也不必刻意區分了吧。
 前陣子聽見很讓人懷念的「一対一」(いちたいいち),現在都用「さし」了。(「さし」原本是兩人面對面而坐,現在延伸指兩人從事某事。)如果要翻出不一樣的味道,大概是「一對一」和「單挑」吧。(我對「PK」的用法抱持保留態度;臺灣媒體似乎把「PK」解釋為「對決」。)
 當然有時日本和臺灣的流行語有點落差,此時又得考驗譯者的功力了……


 其實還有堪稱殺手級的內容,那就是壯闊的世界觀
 簡單來講就是:作者是設定OTAKU,不但有一堆解說設定,或許還會有作者自創的詞語。

 幸好因為我現在還很小咖的關係,所以目前沒機會碰到這種的: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