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9

EVANGELION和福音戰士

 最近我翻譯時遇到了難題。



 有時會覺得日本人實在是很詐,只要是外來字,最快的方法就是用片假名標記,然後再加上解釋之類的說明文。

 這種情形最明顯出現在外文書籍的翻譯上。

 如前一陣子終於出版完結篇的《哈利波特》系列,主角名直接從英文的Harry Potter變成ハリー・パッター。不過這樣就算了,因為音節少所以念起來還沒有太大的違和感,但是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妙麗的日文名字時,不禁感謝中文譯者為她取了短又好記的中文譯名。

 當然也不是所有專有名詞都這樣。如在《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中,那面會映照出站在它前方的人的內心渴望的鏡子──意若思鏡,日文也為符合原作者的命名旨趣而翻譯為〝みぞの鏡〞。單看名稱〝溝之鏡〞是沒有意義的,而是要倒過來理解才對──〝鏡のぞみ〞。のぞみ,願望、渴望也。

 然而不論是ハリー・パッター或者是みぞの鏡,使用的文字都是日文,這能使日本人更快速地吸收外國文學或知識。

 這又和我遇到的難題有何關聯?因為不論是看的、聽的、讀的,我所接觸到的都日文原文,這導致我現在要將日文轉換成中文時,感覺很綁手綁腳。講白一點,以本篇標題來說,我就會覺得「EVANGELION」比「福音戰士」還要有SENSE啊。

 「既然如此那就用吧。」 看完上一段大概會有人這麼想吧?然而英文和中文的差異和日文平假、片假的差異不同。以讀者的立場來看,通篇中文的文章和三不五時夾雜著英文的文章,當然是前者讀來比較通順、親切。

 所以我陷入稱呼習慣和閱讀順暢的兩難中。

 當然部分如NERV、SEELE和EVA等較短的專有名詞讀來比較沒有障礙,但長一點像標題的EVANGELION,若非熟悉此方面的讀者,可能看到這詞語還會停頓一下才會知道這詞語所指為何。

 因此在粉絲的稱呼習慣與大眾閱讀順暢中,我選擇了後者。雖然我翻譯的EVA小說主要讀者群還是鎖定EVA粉絲,但也希望透過流暢易讀的同人翻譯來推廣EVA。至於是否真的會有人因為同人作品而來認識原作動漫畫,這就不屬於我的掌控範圍了。

 即使覺得「福音戰士」沒有「EVANGELION」來的有SENSE,但既然都有中文譯名了,何必要棄置於一旁不用呢?那樣豈不是自己砸自己的腳?所以若在我的翻譯中看到「福音戰士」而非「EVANGELION」時,請別太驚訝了。


--
 不過其實直寫橫寫也有一點關係。如網路上都以橫寫為主,所以加入英文還無所謂,但直寫時,英文部份就會被迫以橫躺的姿勢出現,於是閱讀文章途中就會因為這個〝異類〞而被迫暫停。就我個人而言,我是不太喜歡直式書寫的文章中突然出現一串的英文字母干擾我的閱讀。


--
 關於意若思鏡,真覺得中文翻得很棒。意,音近似於〝映〞。所以也可以理解為〝映若思〞。不單點出鏡子的秘密,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命名時的旨趣(原文The Mirror of Erised,erised倒過來就是desire,渴望也)。


--
我所舉例的那些較短的專有名詞似乎也有中文翻譯?
NERV:拿夫
SEELE:全靈
EVA:夏娃(←真的要這樣翻嗎?)

其他如
LILITH:夜妖(莉莉絲)
LILIN:?(李林,指人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