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8

特輯:新世紀福音戰士 十年衝擊

※本篇為日文文章翻譯,出處請見內文。

 1995年10月,東京電視台系列開始播放名為《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動畫。14歲的少年搭乘人形戰鬥兵器「福音戰士(Evangelion)」,和侵襲地球的謎樣生物「使徒」戰鬥的非日常生活,混合國中生的校園日常生活故事,再加上引用舊約聖經或心理學的設定,將教科書裡的東西有效使用的劇情演出,給予廣大世代群劇烈衝擊。可稱為〝未完〞的最終回引發大爭論,不只侷限於作品,人偶模型或者動畫音樂等等相關產品也相當熱門。之後的十年,《EVA》可說是將「御宅族」、「秋葉原系」、「萌」等等詞語一般化,成為代表日本文化的關鍵。我們就來回顧這股衝擊以及餘波。(敬稱略)【渡辺圭、中川大地、宇野常寛】(2006-4-26)




■庵野秀明和GAINAX

 製作《EVA》的「GAINAX」是從以關西學生為中心的自主製作集團「DAICON FILM」之中誕生的。以製作1981年舉辦的日本SF大會「DAICON 3」開幕動畫的庵野秀明為首,現今的評論家岡田斗司夫,以及之後《美少女夢工廠》的原作者赤井孝美等人,為了製作《王立宇宙軍》(導演山賀博之)而將集團法人化。

 因此始末而誕生的GAINAX,因「動畫迷為了實現自己想法而組成的製作公司」而受到粉絲的矚目。當時,庵野以動畫師身分參與過許多作品製作。特別是在《風之谷》(1984年,導演宮崎駿)中,負責逐漸溶解的巨神兵部分而受到矚目。據說宮崎大大誇讚庵野的實力,兩人的關係有如師兄弟。

 而後庵野在1988年,發表處女作SF動畫《勇往直前(トップをねらえ!)》,該作品描述搭乘巨大機器人的美少女,和侵略地球的怪獸戰鬥。有《超時空要塞》的美樹本晴彥所設計的美少女、巨大機器人與怪獸的戰鬥、努力又有毅力的校園故事等等網羅御宅族喜歡的要素,並非電視系列而以原創動畫(OVA)的形式製作,並獲得成功。1990年,擔任NHK電視動畫《海底兩萬里(ふしぎの海のナディア)》的導演。原作為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的SF小說《海底兩萬里》,此海洋冒險動畫禁得起成人的鑑賞而有相當高的評價。


■計畫理想的機器人動畫

 《海底兩萬里》結束後,庵野從1993年左右開始,把如何將「現今動畫迷想要看到的作品」與「自己想要做的作品」合而為一當成課題,大致上是一個人徹底研究當時極為熱門的《美少女戰士》以及《機動戰士V剛彈》等動畫。庵野花費了一年以上,詳盡分析故事、編排方法及角色設定等組成動畫的所有要素,甚至是商品的發售方法,並且提出《EVA》最早的企劃書。

 庵野所提出的企劃是,「連30歲的動畫迷也能滿意的SF機器人動畫」。自稱是「特攝‧動畫御宅族」的庵野,從「自己想看到的作品」中所發想出來的,是在巨大機器人與怪獸的戰鬥設定之中,少年駕駛機器人的理由,或者巨大機器人於地面上戰鬥後的影響等等描寫現實的情景。喜歡讀書的庵野表示當時相當著迷宗教或者心理學等相關書籍,又把書本堆積在滿是便條紙的書桌上,故事就因此誕生。擔任《EVA》的宣傳,現在為GAINAX董事的佐藤裕紀回顧道「看過企劃書,我就認為我們就要製作我們理想中的機器人動畫了」。

 推著庵野前進的人是KING RECORDS的大月俊倫(現為常務董事)。讓林原惠等人氣聲優以歌手身分出道、能幹的大月製作人看了企劃後,確信「要是庵野先生能夠專注在製作上的話,一定能夠做出熱門作品」。於此,對唱片公司的製作人來說是個異數,大月不但管理動畫製作的進度表,從尋找贊助商到原聲帶的製作,包辦所有一切的製作企劃。「大人也能夠感到滿意的動畫」或者「以心理學、宗教為中心的故事」等,因為這對機器人動畫來說都是史無前例的企劃,所以雖然也被廣告代理店、玩具製作廠商等再三提醒,但因為角川書店及BANDAI等決定參與贊助,動畫製作也就於焉展開。


■追究「少年為何戰鬥」

 就這樣,1995年10月4日下午6點30分,經歷約兩年準備的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開播。第一話描寫被稱為使徒的謎樣生物前來侵略,在只有人形戰鬥兵器〝福音戰士(Evangelion)〞能夠與其對抗的情況下,主角碇真嗣要怎樣駕駛EVA的糾葛。接著第二話從描寫擊退使徒後,真嗣的情形展開,擊退畫面則錯開時間軸,以真嗣回想起來的形式放置於故事後半。2006年3月東京國際動畫影展(Tokyo International Anime Fair)舉辦投票「想再看一次的作品」的「MY BEST ANIME」,《新世紀福音戰士》引起極大回應名列第一。《EVA》動畫製作雖然從開始播出前一年就展開了,但據說庵野以下的工作人員很重視第一、二話,所以花了相當多時間的樣子。

 特別是在第一話中,真嗣低喃的台詞「不能逃」,是《EVA》本部作品不可或缺的關鍵句。從過去到現在的動畫都無視「普通少年駕駛機器人」這種異樣的設定。在挑戰這部分的第一話中,佐藤回憶道「該怎樣描寫真嗣這名少年。因為可以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整體作品的主要基礎就是固定在描寫真嗣的內心世界上」。

 這種心裡描寫對觀眾來說,給予「到目前為止從來沒看過這種動畫」的衝擊。佐藤特別指出第十六話〈致死之疾、然後〉相當重要。在此話中,色球形使徒雷里爾(レリエル‧Leliel)登場,真嗣駕駛的初號機被吞噬。通常都會演出EVA和使徒戰鬥的地方,卻是描寫真嗣和另一個自己有如禪問答的對話場面。「自己是什麼」「碇真嗣是誰」。隨著持續詢問駕駛EVA的理由,真嗣的內心清楚呈現。《EVA》就這樣一邊混入各種要素,一邊邁向結局。

※雷爾里的本體不是那個球形的影子嗎?想來大概是時間過得太久,連受訪者都忘了。


■引起爭議的最終話

 故事漸入佳境的第二十四話,最後的使徒渚薰登場。和人類完全一樣的薰接近真嗣,兩人之間產生友誼,卻演變成真嗣要與薰對決。以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旋律襯托的戰鬥場面,和最後敵人極為相稱的莊嚴演出,也足以預告故事就要完結。而後,真嗣為了保護人類,用EVA的手掌捏死身為朋友的薰。下了殺死朋友的重大決定的真嗣和這世界的命運,就留到最終的兩話。

 但是,隔週播放的第二十五話,卻完全背叛了觀眾的期待。故事完全沒有進展,幾乎是把到目前為止描寫過多次的真嗣內心情形,從頭到尾播放一次。最終話的第二十六話也幾乎一樣,以描寫真嗣、美里、明日香這三人內心為接續,最後以真嗣接受四周人們的祝福,並解開心結「我也可以在這裡」的場面結束。

※其實應該是第二十五話有真嗣、美里、明日香三人的內心描寫;在最終話中只有敘述真嗣的內心補完而已。

 為何最終回會是如此,雖然有製作進度表延遲,或者預計要用劇場版來做結束等等的看法,但庵野卻未明確說明理由為何。在電腦通訊上,粉絲間也發生「放棄故事」、「實在很有《EVA》味道」等贊成反對兩方的爭辯。評論家大塚英志在讀賣新聞上,對最終話徹底批判的投稿,以此為契機,在評論界也引發「EVA爭論」。

 佐藤表示「這爭論所代表的熱潮超過預期」外,並說「我想說不定導演應該就是要引出這種聲音。特別是藉著動畫以外的媒體關注達到效果」。大月也說「庵野先生似乎很高興接受採訪。特別是接受動畫雜誌以外的媒體採訪時,心情很好」,「那個最終話應該是庵野先生真的想要製作的東西之一吧」。

 為故事畫下句點的劇場版,採取重新製作第二十五、二十六話的形式,但在1997年3月公開的電影《死與新生(シト新生)》中,因為趕不上進度表,新作部分只有30分鐘,剩餘部分就以總集篇的不合常規形式公開上映。在同年7月上映的《END OF EVANGELION》中,發動人類補完計畫,描繪出真嗣和明日香以外的人類皆滅亡的最終情節,故事終於結束。


■EVA留下的東西

 雖然最終情節引起正反兩方辯論,但《死與新生》的票房收入有11億日圓(同年國產電影第七名)、《END OF EVANGELION》的票房收入有14億5千萬日圓(同排行第四名)。因為有這樣的好成績,確定《EVA》和《宇宙戰艦大河號(ヤマト)鏈結為日文》、《機動戰士剛彈》並列日本動畫代表作品的地位。

 配合劇場版製作,熱潮再度加溫。除了《STUDIO VOICE(スタジオ・ボイス)》、《QUICK JAPAN(クイック・ジャパン)》等文化雜誌都發出特輯外,也出版許多解析以舊約聖經為主題的許多設定之謎,即所謂的「解謎書」。在此之中也據說《STUDIO VOICE》創下最高的銷售量紀錄,到現在還無法打破。

 在卡拉OK的動畫歌曲排行榜中,主題曲《殘酷的天使(残酷な天使のテーゼ)》延續從播出開始的第一名好成績,收錄TV系列的Laserdisc (LD)銷售量也創下電視動畫史上的最高紀錄。如幻影般的美少女、綾波零的人偶模型也廣受歡迎,之後成為引爆人偶模型風潮的關鍵角色。

※注:根據日本維基的說法,〝テーゼ〞一詞是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加強語氣的效果。


 因商業上的成功,動畫製作作品數量激。被稱為「第三次動畫浪潮」。以電影上映為先驅,《EVA》全26話連續五天在深夜重播,創下高收視率。據說也造成之後在深夜播放的動畫增加。

 在製作方面,《沉默的未知(アルジェントソーマ)鏈結為日文》(東京電視台系列),或者《翼神世音(ラーゼフォン)》(富士電視台系列)等等,將世界的命運與少年的心理連結在一起,誕生和《EVA》極為相似、被稱為「世界系」的潮流類型。而雖然並非「世界系」,從2005年4月起播放的《交響詩篇(交響詩篇エウレカセブン)》(MBS‧TBS系列),導演京田知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想要超越《EVA》」,添加將《EVA》視為標竿的剪輯、設定。又,少年時期看過《EVA》而喜歡上動漫的主要粉絲群被稱為「第三代御宅族」;在輕小說中,則有《歡迎來到NHK!》作者瀧本龍彥等作家開始活躍。


■能夠超越《EVA》嗎

 但是,從《EVA》衍生出來的東西,無法超越《EVA》這一點也是事實。《EVA》之後也以製作人的身分參與許多作品的大月表示「沒有製作超越《EVA》的作品」。佐藤指出「大大標出庵野秀明導演的《EVA》開頭動畫,就已經清楚表示這是誰的作品了。在這之後他也很少擔任動畫導演」。庵野在《EVA》之後,雖然擔任過動畫《男女蹺蹺板》(東京電視台系列)、寫實電影《甜心戰士(キューティーハニー)鏈結為日文》等作品的導演,但自己的作品也無法超越《EVA》。在邁入第十年的今年,預定和隔了好一陣子不見的大月一起搭檔著手製作新的動畫。能否用自己的雙手結束《EVA》,送出超越這股衝擊的作品呢?值得關注。

※結果沒想到是要製作EVA的新劇場版 囧(←這是瞎猜,但應該也十之八九,不遠矣)


特集: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 10年のインパクト



相關文章:
特集:EVA、新生 庵野的新劇場版目標為何?
「EVANGELION」12年來的種種
「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 訪問



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